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
近年來
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發病年齡越來越低
需要引起重視
糖尿病有哪些高危因素?
日常應該如何預防和控制?
這篇文章為您解答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宣傳活動口號是:“了解風險,了解應對”。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此次宣傳活動側重于科普2型糖尿病的風險,以幫助延遲或預防發生;強調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影響,以及獲取正確信息和護理,確保及時的治療和管理。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引起。據統計,全球共有4.62億糖尿病患者,中國糖尿病患病率超過10%。
糖尿病早期沒有很明顯的癥狀,一些輕微的不適如乏力、困倦、容易餓、體重降低、小便頻繁等容易被認為是其他疾病。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約2/3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患病。
對于糖尿病高危風險或已患病人群來說,了解風險和采取措施對于支持預防、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我院內分泌科顏嘉欣醫生與您聊聊這個內分泌科常見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是如何發生的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遺傳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
3、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不健康、缺乏運動、吸煙、飲酒等。
4、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
5、其他因素:如性別、種族、精神壓力等也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生有關。
糖尿病會造成哪些嚴重危害
長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損傷,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發生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嚴重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等。具體體現為:
1、代謝紊亂:糖尿病會導致體內代謝紊亂,使得身體的能量和營養物質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引起一系列癥狀,如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
2、眼部病變:長期高血糖會導致眼部血管病變,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3、腎臟病變:糖尿病會導致腎臟病變,引起腎功能不全、腎衰竭等嚴重后果。
4、神經系統病變:糖尿病會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引起手腳麻木、疼痛、肌無力等癥狀。
5、心血管病變:糖尿病會導致心血管病變,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如何預防及應對
顏嘉欣醫生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無論是糖尿病潛在高危人群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
1、健康飲食: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應合理進食蔬菜、水果、優質蛋白、全谷類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控制總熱量攝入。
2、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消耗過多的熱量,減輕體重,預防肥胖。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3、避免吸煙和飲酒:吸煙和飲酒都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應該盡量避免吸煙和飲酒。
4、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應注意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5、規范治療: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并記錄,規律服藥,定期復診,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或具有多個高危因素的人群,均應定期監測血糖。對于合并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應同時服用降壓、降脂藥物,并定期復查,保持血壓、血脂在理想范圍內。
6、定期檢查:患者應該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針對心腦血管)、尿常規和腎功能(針對腎病)、肌電圖(針對神經病變)以及足部檢查(針對足部病變)和眼底檢查(針對眼病),及時發現并治療潛在的并發癥。
科學的預防及應對可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減輕并發癥的危害。相信通過糖友和醫生們的共同努力,糖尿病患者能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科室介紹
內七科(內分泌科)
內分泌科是一個集醫、教、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特色中醫專科,科室擁有一支臨床經驗豐富、專業技術突出、中醫特色鮮明的醫護團隊。
內分泌科配備有胰島素泵、掃描式血糖監測系統、負壓治療儀、便攜式彩色超聲機、感覺閾值檢測儀、肌電圖誘發電位儀、末梢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微波消融儀等先進設備,可開展包括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甲狀腺疾病、垂體腎上腺疾病、骨質疏松、肥胖、痛風、高脂血癥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診治工作。科室中醫特色鮮明,結合廣東地區特點,重視陽氣在疾病發生、發展、變化中的重要作用,運用經方為患者提供中西醫結合的個性化醫療服務,尤其在糖尿病逆轉、糖尿病足保肢、院內外血糖管理、結節性甲狀腺疾病治療、肥胖癥治療等方面具有鮮明特色。
為更好的服務于廣大患者,內分泌科在龍溪院本部及芳村分院均開設了專科門診;同時,在龍溪院本部開設門診篩查室,為患者提供血糖監測、并發癥篩查、疾病健康教育等專科服務。
科室主持各級別課題多項,發表論文多篇,堅持科研為臨床服務,積極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同時承擔廣州中醫藥大學本科教學、臨床帶教及研究生培養工作。
聯系電話:020-22292515、020-22292713
專家介紹
劉峰
內七科(內分泌科)、營養科副主任
副主任中醫師,臨床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業特長:主要從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甲狀腺、垂體腎上腺、痛風、高脂血癥、骨質疏松、肥胖等疾病診治工作;擅長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足保肢、糖尿病逆轉治療。師承國內多位“經方”名師,熟練運用“六經辯證”體系解決臨床問題,尤其長于運用經方治療內科雜病,如失眠、圍絕經期綜合征等。一直從事中藥治療糖尿病及慢病管理研究,主持科研課題8項,其中重大課題1項,獲廣州市科技成果1項,開發慢病管理系統1套,參編醫學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社會兼職: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內分泌代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內分泌分會常務委員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糖尿病分會理事
廣東省醫師協會內分泌分會青年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分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肥胖與體重管理分會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甲狀腺專委會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委會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傷口管理分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糖尿病學管理分會糖尿病并發癥精準管理學組副組長
廣州市中醫藥學會內分泌分會常務委員
出診信息:
院本部:周二、四上午
院本部地址: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芳村分院:周三上午
芳村分院地址:荔灣區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31號
莫嘉明
主治中醫師,中醫碩士
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糖尿病各種并發癥、糖尿病足、褥瘡、甲狀腺疾病、痛風、高尿酸血癥、肥胖、繼發性高血壓、垂體腎上腺疾病、骨質疏松、圍絕經期綜合征等,尤其擅長糖尿病足、慢性創面的綜合診治及局部處理,對各類創面的治療有一定心得。主持及參與課題多項。
社會兼職: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傷口管理分會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甲狀腺疾病管理分會分會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創面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廣東省保健協會藥食同源產業轉化分會委員
出診信息:
院本部:周六上午
院本部地址: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唐晶
主治中醫師,醫學碩士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臨床常見內科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糖尿病逆轉、甲狀腺疾病、高脂血癥、痛風、肥胖、高血壓、心悸、焦慮等。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與科研工作,主持市廳級科研課題1項,參與國家級及省級課題多項,參編醫學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社會兼職:
廣東省衛生信息網絡協會糖尿病大數據分會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甲狀腺疾病管理分會委員
出診信息:
院本部:周一上午
院本部地址: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趙雁翎
中醫師,臨床醫學碩士
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臨床常見內科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甲狀腺疾病、高脂血癥、痛風、代謝綜合征、高血壓、心悸等。參與廣東省中醫藥局課題一項。
社會兼職:
廣東省衛生信息網絡協會糖尿病大數據分會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甲狀腺疾病管理分會委員
出診信息:
院本部:周三上午
院本部地址: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顏嘉欣
中醫師,臨床醫學碩士
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七年制專業,碩士研究生,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內科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痛風、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
出診信息:
院本部:周五上午
院本部地址: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