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到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寫道:“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秋繁露》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俗語“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其意思是說春分節氣這天白天和夜晚是等長的,但是過了春分節氣以后,白天比黑夜的時間就要一天比一天長了,那到底長多少呢?
在古時候是沒有鐘表的,但是婦女們在做針線活時候,就會用到紡紗織布的線,她們發現自從過了春分節氣以后,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多用一條線,然后太陽才會落山。
也就是說春分節氣以后白天會逐漸變長了,天亮會更早了,天黑更晚了。而這個“一線”的具體長度差不多是一米左右,換算成為今天的時間,大約也就是1分多鐘,不超過兩分鐘。
說到“春分飯”,不單單是指某種飯,而是指春分這天要吃的食物。
咱們老祖宗認為,春分吃“春食”,家人就會平安吉祥,身體健康,全年都會有好運氣。一起來看看“春分飯”有什么吧?

春分吃春菜
自古有“春分吃春菜”的傳統。春菜是一種野生的莧菜,又稱“春碧篙”。古時候,每到春分這一天,人們就會去野外采摘春菜。如今,“春菜”早已不再局限于這一種野菜,而是指春季的時令蔬菜,比如香椿、薺菜、榆錢、水芹、蘆筍、萵筍、槐花等等。
民諺曰:“春吃芽”。春天萬物復蘇,百草回芽,可以食用的春芽也有很多,如豆芽、蒜苗、豆苗等,這些春菜端到桌上,滿滿都是春天的味道。
俗話說:“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意思就是人們到了春分這天,不管有錢沒錢,都要用新鮮的綠色蔬菜熬湯喝,不難看出古人的生活智慧。春季木旺,木對應肝,肝在五色為青,所以春季吃綠色的蔬菜就是中醫里“不時不食,順時而食”的體現。
說到春菜,有些朋友到春天必吃香椿,它特殊的香氣讓人又愛又恨。
中醫認為 ,香椿味苦 ,性寒 ,有清熱解毒 、健胃理氣功效 ;它的味道芳香 ,是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 ,能起到醒脾 、開胃的作用 。
推薦食療
香椿炒雞蛋材料:香椿250克,雞蛋5枚。 做法:將香椿洗凈,下沸水稍焯,撈出切碎;雞蛋磕入碗內攪勻。將油鍋燒熱,倒入雞蛋炒成塊,放入香椿炒勻,加精鹽,炒至蛋熟即成。 專家叮囑:這道菜具滋陰潤燥、澤膚健美之功效。可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并治療虛勞、吐血、目赤腫痛、禿發等。 佳肴雖美味 ,但是香椿嘗鮮也要悠著點 。吃香椿一定要吃新鮮的,不要存放過久才吃。香椿性寒 ,虛寒體質人群不宜多吃 。香椿中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烹飪之前必須先焯水 ,防止攝入過多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同時可以搭配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也能減少人體對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吸收 。

春分吃雞蛋
俗話說:“春分到,蛋兒俏”,在很多地方春分有“立蛋”的習俗。據說,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氣候宜人,人們思維敏捷,動作利索,在這一天豎蛋非常容易成功。春分立蛋,立的是恒心和毅力,立的是行正端直。此外,春分“立蛋”除了有立住雞蛋的本意,也有“馬上”、“添丁”之意,意味著人們祈禱人丁興旺的好意頭。
“立蛋”活動結束后,大家就會把雞蛋吃掉。雞蛋的吃法有很多,春分時節,用各種時令蔬菜比如香椿、韭菜、菠菜等炒雞蛋更是美味又營養。在《本草綱目》中,雞蛋也同樣是一味可以治病的藥材,它被分為蛋白和蛋黃兩個部分,分別有不同的藥效:
蛋白,其氣清,其性微寒,能潤肺利咽,清熱解毒,適宜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目赤、熱毒腫痛者食用;而蛋黃,其氣渾,其性溫,能補血,治下痢,是產后補益身體的佳品。
但萬事萬物皆有度,雞蛋也一樣,古籍有云,雞蛋不易消化,不能多吃。
推薦食療
五味子燉蛋食材:五味子10克、雞蛋適量
做法:五味子提前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把雞蛋放入泡五味子的水中一起煮,雞蛋煮熟后敲出裂紋,再煮10分鐘,放涼即可。
專家叮囑:五味子味酸,性溫,入肝、心。它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之功效。常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悸失眠。注意:痰黃有熱者不宜。
春分吃太陽糕
農諺有:“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春分這個節氣與農業密切相關,所以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帝京歲時紀勝》中云:“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古時候全國上下都會在春分這天祭祀太陽。
太陽糕就是一種必需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傳統的太陽糕以糯米揉面,棗泥作為餡料,再加上白瓜仁及桂花,在糕點上印太陽戳,含義是“太陽高”。聽老人們說,一些商販會提前制作太陽糕,春分前幾天,“太陽糕啊”的吆喝聲隨處可聞。家庭主婦一聽到這聲音,無論貧窮富貴,都要買上幾塊太陽糕應個景兒。買太陽糕時還有個講究,不要說買太陽糕,而要說“請太陽糕”,以圖大吉大利。
時光流逝,很多地方已經淡忘了春分食太陽糕的習俗,但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太陽糕慢慢重拾人氣。因為“太陽糕”不僅寓意美好,承載了人們對幸福的向往,它所用到的食材搭配也十分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理念,是不可多得的春分飯。
春分節氣氣候溫和,陽光明媚,應適當進食糯米、紅棗等來調節身體機能的平衡,適應節氣變化,沒有嘗過過太陽糕的朋友可以試試。
推薦食療
太陽糕 材料:江米面200克,棗泥餡200克,黑芝麻75克,青紅絲50克。
做法:
江米面用水和勻,上蒸籠蒸熟。熟透后取出,晾涼冷卻。
冷卻之后,將江米面揉成面團,再揪成20個小劑子。
每個劑子搟成小圓餅,圓餅上抹上一層棗泥餡,每5張疊在一起。
將黑芝麻炒熟,和青紅絲一起疊在圓餅上。當然,朋友們如果不喜歡棗泥餡,在知道做法之后,也可以做其他口味的太陽糕。
春分吃湯圓
春分食湯圓,名曰:“粘雀子嘴”。聽到這里,很多人會覺得很好奇,粘雀子嘴是什么意思呢?春分為什么要“粘雀子嘴”呢?
俗話講:“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后忙耕田。隨著春分的到來,春耕、春種也即將進入繁忙階段。古時候,春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除了各種餡料的湯圓以外,人們還要包一些沒有餡心的湯圓,煮好后用細竹簽串好,立在田間地坎,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以期盼莊稼順利生長。
“粘雀子嘴”這一習俗表達人們對豐收的祈盼,也寄托了人們希望迎來一個發財年、順利年的愿望。從營養價值上看,湯圓為糯米制作而成,屬于溫甘的食物,非常適合春季食用,但“粘雀子嘴”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因此不要過量食用。
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糯米歸胃、肺、脾經,藥性溫味甘,有助養胃益氣,健脾補氣。
湯圓最適合脾胃虛弱人士,如面色蒼白、手足偏冷或冷、虛汗(晚上出汗多)、自汗(白天少活動亦易出汗)、易腹脹、腹瀉、大便稀溏等人士食用。
湯圓品種千千萬,選擇自己喜歡的即可,吃湯圓時可以按個人體質選擇湯底,較為常見的包括姜湯、紅豆湯及桂圓紅棗湯。
推薦食療
1. 姜湯 功效:增加散風寒和止嘔功效、加強暖胃之力。 適合:手腳冰冷、怕冷、面色蒼白、大便稀溏、腹痛喜按。
2. 紅豆湯
功效:增加通經活血之效。
適合:血瘀不散、通經止痛、腹痛、腹脹、經閉(月經不通)等人士。注意忌與動物內臟同吃。
3. 桂圓紅棗湯
功效:加強補益心脾之力,可補血安神。
適合:心悸、健忘、失眠、頭暈、月經量少、易倦等人士。
相關科室介紹
治未病科是我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體檢、康復和保健于一體,匯集各名老中醫、流派和傳統療法,具有獨特臨床療效和中醫特色的診療科室。 針對具體的健康狀態,以中醫“治未病”理念為指導,以中醫藥特色療法技術和生活方式干預為主要措施,按照中醫健康管理模式,包含: 健康資料采集、辨識、綜合評估、咨詢指導、干預、隨訪、宣教等,開展治未病服務。 我科室配有各類先進診療設備,并積極挖掘藥熨療法、督脈灸法、藥膳膏方、中醫五音等各類特色療法,針對治未病的三個階段九大體質,開展中醫特色療法干預治療,體現傳統醫學治未病、防重于治、養生保健和健康調養的學術思想。 設有專職的管理人員、高級主檢醫師,由各科室資深中醫專家擔任顧問,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擔任工作,承擔個性化的中醫特色體質辨識。 突出中醫特色,開展“體檢—預防—保健—診斷?—治療—體檢康復”為一體的環式治未病保健治療鏈。 實行科學化管理,人性化服務。
服務宗旨?
讓人不生病、少生病、遲生病、不生大病、帶病延年、高齡自理、提高生活質量。
主要服務人群?
① 身體健康,無異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狀態者。?
② 體質偏頗,有疾病易患傾向者。
③ 自覺癥狀明顯,但理化指標無異常者。
④ 理化指征處于臨界值,但尚未達到疾病診斷標準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⑤ 慢性疾病穩定期需延緩發展、預防并發癥者。
⑥ 病已痊愈,但需預防復發者。
⑦ 大病初愈、大手術后身體虛弱,需進一步調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