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膝蓋痛,怎么會是股骨頭壞死?”患者珊珊(化名)的媽媽瞪大了眼睛看著我手里的X光片。六歲的珊珊是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坐在媽媽懷里,臉蛋紅撲撲,一雙大眼睛。
珊珊媽媽說之前的珊珊就是活潑的小猴子,經常跟著男孩子們在教室里上躥下跳。4個月前一次春游回來后,珊珊經常說右邊的膝蓋痛。最近1個月,珊珊的膝蓋疼痛越來越頻繁了,而且走路也變得一搖一擺的,這急壞了一家人。一家人輾轉了3家醫院的普通骨科門診,拍了很多次膝關節的X光甚至磁共振都沒有查出什么問題。今天經人介紹,來到了我的診室,于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俗話說“三六九,嫌死狗。”言下之意,這個年段的小孩雖然天真活潑,但也沒少調皮搗蛋。特別是上了幼兒園之后的小朋友,在外面瘋玩了一天回家告訴媽媽說“膝蓋痛”“大腿痛”“屁股痛”,似乎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小問題”。
但是小兒骨科醫生要提醒,調皮蛋的“小問題”被忽視,可能會導致大麻煩,以上癥狀有可能是髖關節疾病導致的。
在診室里,3歲以上的小朋友一般能夠明確地指出疼痛的部位,他們能夠指著“腹股溝、大腿根部或膝關節”訴說疼痛。而腹股溝區疼痛是髖關節疾病最為典型的疼痛部位;大腿根部與膝關節疼痛是髖關節周圍神經牽涉導致的,沒有醫學背景的家長很容易疏忽,甚至非專科醫生也會漏診。
(1)如果最近2周前小朋友出現過鼻塞、咳嗽、打噴嚏等“感冒癥狀”,或者近期有劇烈的運動。此時,“輕微的疼痛”最有可能來自于“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這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小朋友減少活動休息1-2周就能夠自愈。
(2)如果小朋友經過了1-2周的休息,疼痛沒有緩解,或者緩解后又反復出現;或者出現走路跛行,甚至長短腿。家長們必須提高警惕:以上癥狀可能來源于“小兒股骨頭壞死”。
小兒股骨頭壞死臨床上多見于3-12歲的兒童,小男孩發病的可能性更大。該疾病目前發生機制不明,可能與外傷、骨骼發育異常、生長激素缺乏有關。
該疾病早期可能僅出現輕度疼痛。隨后,小朋友下肢(腹股溝、大腿根部或膝關節)疼痛反復發作,或伴隨跛行與長短腿。此時在X光上會出現股骨頭內密度增高,隨即演變為股骨頭碎裂畸形,如果此時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可導致髖關節永久的畸形。因此,早期的診斷與保護是避免小兒股骨頭壞死導致關節畸形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一旦兒童出現“腹股溝、大腿根部、臀部或膝關節疼痛”等“小問題”,家長必須警惕,可進一步咨詢小兒骨科或關節骨科專科醫生。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早期可通過石膏或支具固定等非手術治療方法獲得良好的療效;對于大齡兒童,或出現嚴重疾病進展的兒童,有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珊珊是2年前的門診患者,在明確診斷之后立即接受了為期6個月外展石膏的保守治療。雖然過程漫長難熬,但看著珊珊日漸康復,媽媽的心也安定了下來。前幾天已經是小學生的珊珊氣喘吁吁沖進診室,抱著一大袋剛剛自己摘的草莓要送給醫生。紅撲撲的臉蛋,紅燦燦的草莓,這就是小兒骨科醫生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