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基地簡介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位于荔灣區龍溪大道美麗的花地河畔,下設兩家分院(骨傷科醫院和芳村中醫院)分別位于海珠區江南西路和荔灣區芳信路。是一所以中醫骨傷科為龍頭,兼具中醫內、外、婦、兒、針推、康復等相關配套專科,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院。先后獲得全國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精神文明單位、廣東省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廣東省衛生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廣東省高校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醫院始終堅持黨建統領發展,以專科專病建設為重點,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關鍵,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努力把醫院建設成“百姓信賴、員工幸福、政府滿意”的中醫名院。擁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培育單位,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中草藥囊泡廣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骨質疏松病專病治療中心,廣州市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研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骨傷科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骨質疏松科、骨關節科、創傷科、脊柱科、康復科、血液病科、婦科、推拿科、腦病科是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擁有廣東省名中醫5人,全國名老中醫藥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3人,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1人,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1人,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4人,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3人,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14人,廣東省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4人,廣東省中醫師承薪火工程項目指導老師4人,廣東省中醫臨床優秀人才1人,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東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1人,“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6人。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40人,高級職稱156人,中級職稱318人,博士55人,碩士221人。
醫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擁有雄厚的醫療、科研、教學實力。醫院199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8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2002年開始招收博士后進站,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和博士生、碩士生培養點;2005年成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同年招收中醫學本科生,醫院和臨床醫學院實行院院合一的管理體制;2014年起,為適應國家和廣東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轉為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招生培養工作;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醫院2020年12月入選第三批國家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高度重視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嚴格按照《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工作指南》要求建立領導小組,成立專職管理科室,制定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采用信息化管理住培工作并監督執行;配備完善的師資隊伍,按照住培標準,嚴謹編制輪轉科室教學規劃和安排,嚴格教學實施及過程管理。基地設有臨床技能培訓中心,中心環境整潔、寬敞明亮,設有多媒體教室、圖書閱覽室、PBL教室、中醫診斷培訓室、內科培訓室、骨外科培訓室、婦兒培訓室、針推康復培訓室、急救培訓室、模擬ICU病房等。中心教學模擬訓練設備齊全,有綜合生理驅動模擬人、全身針灸仿真訓練模型、心肺聽診腹部觸診模型、全身心肺復蘇模型、全功能護理人、各類穿刺模型、成人氣管插管模型、兒童氣管插管模型、兒童急救模型、骨折牽引復位術訓練模型、高級婦科檢查模型、脈象訓練系統、舌診模型、各類針灸訓練模型、推拿拔罐手法練習模型等國內外模擬教學模型,可開展醫學模擬教學、分組討論、多站式考試等教學活動。
二、招收計劃及招錄專業
(一)根據廣東省中醫藥局《關于做好2024年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補充通知》(粵中醫辦函〔2024〕33號)文件精神,現面向社會招收2024年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詳見如下:
培訓基地 |
中醫 |
中醫全科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
國家級基地 |
22 |
13 |
(二)招錄專業:
1、中醫學(專業代碼3500):含3501中醫學、針灸推拿學及3502中西醫結合(中西醫臨床醫學)。
2、中醫全科(專業代碼3600):含3501中醫學、針灸推拿學及3502中西醫結合(中西醫臨床醫學)。
三、報名條件
(一)思想政治素質好,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意識強,身體健康,自愿參加規范化培訓,服從醫院工作安排。
(二)擬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的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已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并獲得執業醫師資格,按國家要求需要接受培訓的人員及其他需要接受培訓的人員。
(三)學員應符合公布崗位的招收條件,報名時填寫的簡歷必須真實、準確,如有不符或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一律取消考試資格和成績。
(四)單位人由其單位統一選送,不接受個人以“委培學員”身份報考,以“單位委培”身份報名的學員需在報名系統上傳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具體見后)。
(五)單位人招收對象須為已在廣東省內醫療機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人員;招收社會人原則上應是擬在廣東地區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人員;同等條件下單位人優先,報考中醫全科專業者優先。
四、培訓規定
(一)培訓年限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間為三年。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和專業學位博士畢業生可根據考評情況適當縮減。
(二)培訓內容
依照國家《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2023年版)》,結合廣東省中醫藥局及基地實際制定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制定合理輪轉方案,采用信息化平臺,嚴格過程管理,教學活動以臨床輪訓為主,人均管床數≥4張,注重中醫經典和臨床技能及思維培訓,注重理論學習與跟師學習相結合,開展包括模擬醫學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教學,提高學員崗位勝任能力。
(三)人事管理:
1、社會招收學員:根據培訓期限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人事檔案委托人才市場管理,完成培訓或因故終止培訓后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再次擇業,與勞務派遣公司合同依法終止。
2、單位委托培養學員:與培訓基地、委派單位簽訂三方培養協議,不建立勞動人事關系或雇傭關系,由委托培養單位管理人事檔案。
(四)學員待遇
1、不需繳納培訓費用。
2、社會招收學員待遇標準:
培訓期間每月發放待遇,隨培訓年限逐年遞增,依據考勤等考評結果發放。
學歷 |
稅前月均收入 (第一年) |
本科 |
不低于7000元/月 |
碩士 |
不低于8000元/月 |
博士 |
不低于9000元/月 |
注:上述待遇標準中已包含國家、省級補助、五險一金等待遇。
單位委托培養學員待遇標準:
工資待遇、社會保險、工會福利等由原單位負責。培訓基地按有關標準統籌發放生活補貼(含國家及省相關財政補助)。
3、辦理執業醫師考試及注冊管理手續。
4、按月發放績效、餐補及值班費。
5、安排學員住宿(水電費自理)或提供適當住宿補貼。
6、享受基地同等住院醫師的工會福利(含體檢)等。
7、每年評選優秀學員、優秀班委,設立優秀病歷比賽等各類賽事,并發放獎勵金。
8、培訓學員完成全部培訓計劃及培訓期間的各種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年度考核、模塊考核、師承考核等),并通過國家及省等各級部門規范化培訓相關考核者,可申領頒發《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
9、培訓結束后,社會人可擇優推薦留院工作。單位委托培訓學員回原委培單位工作,本基地不留用單位委托培訓學員。
10、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11、在規定時間內未按照要求完成培訓或考試考核不合格者,培訓時間順延,順延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但順延期間無待遇,且順延期間的帶教費、住宿費、考試費等一切費用由個人承擔。
五、招收程序
(一)網上報名
1、招收報名采取網絡報名的方式進行。
有意報名者請于6月1日起至6月10日登錄廣東省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平臺培訓(網址:http://zy.gdzpgl.net/),選擇“培訓學員入口”進行注冊并按要求填寫個人簡歷,請根據意愿選填基地。
報名時,提交的報考申請材料應當真實、準確。報考人員提供虛假報考申請材料的,一經查實,即取消報考資格。對偽造、變造有關證件、材料、信息,騙取考試資格的,將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2、需上傳至招錄系統的材料(請提供原件圖片)
(1)個人身份證(正、反面);
(2)往屆畢業生的學歷、學位;
(3)應屆畢業生的學生證、成績單;
(4)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證書(如有);
(5)已取得的執業醫師資格證、執業證;
(6)單位人需要提供本單位同意參加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證明,須上傳“單位委托申請函(附件1)”、“單位委托培養學員報名申請表(附件2)”和簽訂的“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掃描件,并把“單位委托申請函”原件(附件1)、“單位委托培養學員報名申請表”原件(附件2)以及簽訂的“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復印件于2024年6月13日前快遞至我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方可視為報名成功。
(7)請報名后的考生掃描下面二維碼實名認證入群,用于接收考務信息。
QQ群:2024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規培招收群
(二)招收考核
按照“公開公正、擇優錄取”原則,由基地組織中醫理論考試及專家面試,擇優初選后體檢,具體安排以短信通知或“廣東省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平臺(http://zy.gdzpgl.net)”官方回復為準。
特別聲明:凡被我基地錄取,且在“廣東省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平臺”點擊“同意錄取”后,我基地不再做解除錄取處理。
六、聯系方式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官網:http://m.sfkldbkldgdgh.com/
聯系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一樓
聯系電話:020-22292826
聯系人:張老師、郭老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2024年5月30日